[湖北日报]膏雕父子兵

08-16 16:10   www.yingchengnet.com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吴华清 梁晓莹 通讯员 郑丁陶

    骏马奋蹄,游龙捧珠,小羊脚踏如意,顽猴机灵讨喜,还有董永、七仙女……
    8日,记者来到伍柏林操持的膏雕厂。产品陈列室里,一件件膏雕工艺品,莹润如玉,栩栩如生。
    走进车间,仿佛来到了一个“白雪世界”。白色的石膏原材,白色的雕坯,白色的地面和墙壁,伍厂长满身满手也沾着白色膏粉。
    66岁的伍柏林,从小随父练就一身膏雕的好手艺,如今是省民间工艺美术家、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艺,伍柏林在应城膏雕界名气很响,他的厂也最忙。“圣诞节前,我们一口气赶了两个单,做了5000枚烛台,白天黑夜赶工,全部通过广东的外贸公司卖给美国客商。眼下,我们正赶一个石膏工艺灯罩的单,春节前要做完。”“现在行情不错,从前可愁死人了。”伍柏林介绍,四五年前,工艺品基本靠坐等当地单位上门订做,卖的不多。原材料进价越来越高,传统工艺流程长,效率低,利润空间不大。加上膏雕技术性强,即使付工资还不计损耗,也少有年轻人愿意耐心学艺。
    眼看着自己的手艺后继无人,2009年,伍柏林喊回了在北京的儿子伍应超,希望这位电商专业毕业的80后儿子,能给老工厂带来新气象。
    一开始,小伍不愿意。在北京的公司干得好好的,为啥要回老家,混在膏粉堆里?可看见父亲对膏雕艺术的执着,伍应超慢慢理解了。
    膏雕“父子兵”,开始琢磨重振手艺的新门道。
    小伍一回来,就在阿里巴巴注册网店,将自家产品图片挂上去,一下子引来几家外贸公司,找他们订做出口的石膏枕、烛台、罗马柱,一个单子就是成百、上千件。老伍乐开了花儿。
    然而,雕刻效率低仍是个问题。2012年,伍应超建议父亲购进数控雕刻机。半信半疑间,伍柏林花6万元买回第一台数控雕机。第一次用,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儿子把数据输入电脑,启动不一会,一个膏雕的纹路就做成了。伍柏林见识了新技术的魔力。
    去年,又花10万元买回第二台数控雕机。这个新家伙本领更强,8个雕头同时操作,能雕刻复杂的花纹。现在,伍柏林的多数产品是半手工、半机床制作——手工做出坯形,再由机床来雕花。“拿石膏枕头来说,以前一个工人一天只能做20个,用机器一天可以做200多个。”渐渐与时尚接轨的老伍告诉我们,这跟如今流行的3D打印有些类似呢。
    也就在去年,伍柏林的工厂共接到4个大单,每个单都数以千计,做不完的还转给附近其他厂来做,净赚了100多万元。“走进市场能赚钱,传统的东西有了新生命,技艺传承更有底气啊。”伍柏林说。
    膏雕的火爆也给老伍带来新挑战。“国外客户都要求有检测报告,看有没有毒害物质,有没有放射性。我就到武汉,找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的专家专门帮我们做检测。膏雕艺术品也不能老停留在枕头、动物等传统造型,我还得常上网,找点膏雕的新鲜灵感。”如今的老伍,再不是闷头坐在厂里只顾精雕细刻的传统工匠了。
    附近的膏雕、膏塑厂家看到老伍“老树发新芽”,也开始学起来。在应城城区上新街,石膏枕专卖店店主魏海涛说,大伙跟着伍柏林学网上销售,100元至500元不等的石膏枕,每月能卖4000多个。
    曾经萧条的应城膏雕,焕发新的光彩。如今,膏雕企业已达30多家,产值超千万元。去年12月,应城膏雕还获评第三届全省“一县一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