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网-孝感日报12月4日讯(记者赵彩云 特约记者刘振宇 通讯员丁雨祥):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70%的家庭从事粉笔产业。去年,刘垸年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其中80%来源于粉笔产业。这里出产的粉笔占全国粉笔市场份额的60%,有100余个品种。
刘垸人是如何做到的?
地献天宝催生彩色产业
11月20日,走进刘垸村,但见道路两旁和农家门口,一排排粉笔晾晒架上,五颜六色,把村子渲染得色彩斑斓。
“应城有三宝,汤池石膏灵芝草。”应城石膏已有400多年的开采历史,以质优、色洁、纤维度长而闻名。凭着脚底下丰富的石膏资源,刘垸村在很早以前就以石膏做浆粑,用来做裁缝用的划粉。
“这是我们村里的粉笔第一人。”来到一家摆满粉笔架的院子里,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涛介绍道。
屋内,堆满了已经装箱的一箱箱粉笔,75岁的刘银海正在和老伴儿忙着装粉笔。
刘银海边忙活边讲述了他和粉笔的不解之缘。
“以前在村里当会计,经常用到粉笔,我们刘垸有石膏,为什么不能自己生产粉笔呢?”于是,刘银海有了做粉笔的念头。
他去武汉粉笔厂学习制作粉笔的工艺,并去南京买来了模具,开始试做粉笔。
在刘银海的带动下,村里老老少少都开始加入进来,粉笔产业越做越红火,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刘垸村也成为了远近有名的“粉笔专业村”。
目前,全村70%的家庭从事粉笔产业,生产的粉笔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0%。
“小小粉笔让刘垸人的荷包鼓了起来,现在村里有70辆小轿车。”刘汉涛骄傲地说。
巧借网络扩大销售版图
湖北飞天粉笔有限公司里,包膜机轰轰作响,传输带不停运转,工人们正在忙着为粉笔包膜、装箱。该公司刚和德国一家企业签单,正忙着赶生产。
公司负责人刘德年从20岁开始制作粉笔,一干就是31年。近年来,随着课堂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兴起和广泛应用,粉笔市场受到冲击。刘德年开始把眼光投向网络。
“以前是通过批发商进行销售,销量有限,现在通过网络,产品销往国外,销量大增。”刘德年介绍,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让企业规模越做越大,现在公司雇了十几个工人,成为远近闻名的粉笔生产大户。
在公司的样品车间里,圆柱形、六角形、药物粉笔、玩具粉笔……形状各异、五颜六色的粉笔琳琅满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粉笔的需求已不仅仅是教学。”刘德年介绍,目前公司粉笔有100多个品种,出口美国、俄罗斯、越南、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整合升级寻求新发展
粉笔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当地配套产业发展。刘三东等人的个体包装厂,卢木和的模具厂,刘涛发的盒子厂应运而生,形成了产业链条,进一步推动了粉笔产业的发展。
“从开始做粉笔就做模具,村里的粉笔模具都出自我们的模具厂。”卢木和骄傲地说,他18岁开始做粉笔模具,粉笔模具还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刘垸村及周边杨林、干河、李家、喻家、周陈、肖湾等村农户2500多人参与粉笔产业生产,还吸纳安排城镇就业人员500余人。
面对市场的变化,刘垸人还在谋划寻求新发展。
“引进粉笔生产龙头企业,深度挖掘粉笔资源,打造以生产销售为主、乡村旅游休闲体验为辅的粉笔特色小镇,拓展新的价值空间。”黄滩镇镇长陈述珍说,现在镇里正在进一步改善村里交通,建设大型粉笔厂,进一步整合粉笔小家庭作坊,将刘垸粉笔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