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培:现代农业的探路先锋

05-30 10:51  

  记者:姜明

  他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凭着对土地的热爱和事业的忠诚,带领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他专业过硬、干劲十足,紧抓政策机遇,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为目标,走出了一条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他,就是应城俊培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俊培。

  来到富水河畔的田野上,处处一片农忙景象,张俊培正在田间地头指导无人机打药。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 张俊培:这无人机确实比人防的防效要高、效率高,一架无人机每天可以作业300亩,是人工的二三十本。

  “铁牛”插秧、无人机喷药,如今的义和镇,农机轰鸣代替了农民躬耕。而改变种田人生活的,正是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俊培。

  2000年,从市供销社下岗后,张俊培回到家乡义和镇创业。看到电视上机械插秧省时省力,他不顾家人反对,筹钱购回一台插秧机。当时,利用机器插秧在镇上还是头一遭,乡亲们看着新鲜却不敢用。

  同期声:义和镇季伟村农户 张新成:主要的担心就是怕育秧育不好,产量方面、除草方面,不熟悉跟原来的,毕竟原来搞惯了的,这个是没有接触的东西。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从历史以来,就是牛耕人种这种模式,他们很难接受新型机戒和机械化插秧,他们认为机械不可能代替人工,不可能有人工插的好,产量高。

  面对乡亲们的质疑,张俊培首先在自家地里使用插秧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由于技术的缺乏,张俊培的“现代农业梦”刚起步就栽了个跟头。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最开始,我们育秧没有技术,曾经有一百多亩的秧苗没有出苗,当时我们的损失有2万多块钱。

  农业机械化,关键在技术,痛定思痛,张俊培找上了政府部门。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通过科协、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对我们进行技术等各方面的指导,我们就逐步掌握了机插秧育秧里面的一些关键技术,并把这些技术推广运用开来。

  有了技术的支撑,插秧机干起活来又快又好,比人工还便宜不少,农户们便纷纷找上门来。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都认识到机插的好处,能够确实解放劳动力,产量在原来人插的基础上提高了10%左右,一亩田大概要增产一百斤左右。

  同期声:义和镇季伟村农户 张新成:通过合作社组织我们出去学习参观,我们逐步逐步就打消了机插的顾虑,以机械为主,毕竟人工是逐步逐步的少,这也是大势所趋。

  机器插秧由此推广开来。随后,张俊培牵头组建镇上第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和周边乡镇的农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机械作业到过京山、天门、汉川等地,张俊培正式走上了农业现代化的道路。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通过我们的示范带动,我们的辐射面积达2万多亩,农民都踊跃掀起了机插秧、育秧的高潮。

  2015年,张俊培参加省里组织的农机推广会,第一次看到无人机喷洒农药作业,而且工作效率很高。张俊培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于是二话不说就购买了两台。当年,俊培合作社的无人机喷洒面积达到3万6千亩。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第一,它一分钟打一亩地,一天可以作业四到五百亩;第二,避免了人药接触,避免施药人员中毒的危险,丢失性命的危险;第三,它的效果好,通过无人机的强大向下的气流,能够把药物推送到作物的茎、秆、叶、根部,都能够着药,所以效果好。

  设备好、收费低、服务优,俊培合作社的名气越来越大,被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部委授予“全国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富起来的张俊培没有忘记身边的乡亲们。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我们有几种模式帮扶济困,第一个是减免农贫困户的农机作业费用,第二个是利用贫困户的闲余时间,把他们请到我们合作社打这个零工,第三个就是我们通过贷款扶贫,给农民增加一定的收入。

  同期声:义和镇柴咀村农户 张峰连:平时我们就种下田,闲的时候就跟着我们张社长帮一下忙、打下零工,去年我们每个人基本上在张社长这里拿了差不多1万块钱的工资。

  田块规模化、格式化,机械现代化、智能化,品种特色化、差异化,这就是张俊培眼中的现代农业。对于土地,对于农村,对于未来,张俊培有着自己的梦想。

  同期声:俊培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俊培:未来的我们想引进智能农机,人不下地,在手机或者办公室就能够操作这个农机,使我们农民真正做到有尊严,农业做成有盼头的产业,使我们农民能够充分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福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