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镇依托湖区资源,大力发展以特色种养为主的绿色产业,形成了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的动能。
记者 邹祺:“我现在是在天鹅镇地势最低的北咀村,大家从我身后可以看到,过去的低洼地,已经变成了蛙稻共作的示范基地。今年该基地总产量达到4万多斤,实现销售收入近百万元,为当地群众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途径。”
天鹅镇北咀村地势较低,过去当地群众仅靠种植水稻来维持生计,但成本高、风险大,制约了群众的增收。应城二中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后,通过调查摸底决定在该村新上一个蛙稻共作基地,该项目总投资60多万元,占地面积30亩,以食用黑斑蛙和有机水稻共作为主,从而摘掉了该村无产业、无集体经济的帽子。该项目从去年年底开始建设,今年四月上旬已见成效。五月份是黑斑蛙的销售旺季,这两天驻村工作队和基地员工正在捕捞黑斑蛙,即将销往武汉、潜江等省内外市场,产品供不应求。尽管黑斑蛙的养殖每年只有一季,但每亩田的产量可以达到1500斤,实现销售收入三万多元,这种养殖技术辐射到了周边村的困难群众,为他们找到了致富的途径。
应城二中驻村工作队队长 江贵民:“我们这个蛙稻共作项目,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这个项目确实也是一个绿色产业项目,它的经济效益我们已经初步显现出来,目前我们的养殖规模已经达到了80多亩,我们通过这种项目的引进带动了周边的农户近百亩参与进来,目前这个项目已经初步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为脱贫攻坚添了一把力。”
湖北沧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天鹅镇大力发展虾稻种养模式的标杆,该企业投资4700万元,流转土地5000亩,在鸭湖村开展虾稻共作。今年四月份以来共销售小龙虾25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
湖北沧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秦龙:“响应国家的号召,乡村振兴、产业振兴嘛,我们也是看中天鹅这个地方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也希望把潜江的虾稻,全省推广的虾稻共作模式带到天鹅镇这个地方,然后我们也通过我们的一些技术人才把这边土地使用率达到更高,也可以帮当地的村民提高收入,可以带领他们致富吧,也是我们美好的一个愿景。”
这种种养模式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种植水稻的基础上,收入翻了近十倍。
天鹅镇鸭湖村党支部书记 刘应轩:“传统模式种的话,一亩田大概是1500块钱左右,搞这个稻虾养殖,那产值就不一样了,每亩田可以达到1万5千块钱左右,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起码翻了十倍。然后壮劳动力出去打工,我们村里有六七十个壮劳力出去了,现在在屋里带孙子的年纪大的人在沧汇打工,又每年可以增加个二三万块钱,整体资源整合加农户收入,我们整个村有几百万块钱的纯收入。”
眼下正是中稻播种的关键时期,这两天公司的近百名员工正在抓紧时间开展中稻的播种,而这批员工当中有70%的来自周边土地流转户和困难群众,他们不仅每个月有3000多元报酬,而且还学到了种养技术。
天鹅镇鸭湖村农户 吕信春:“虾子田里种谷、打药、割草,搞这些事情、搞杂事,现在一个月给我们二三千块钱,比种田比以前好些,现在我们(把田)承包给他,每亩他给800块钱我们,再加上我们来跟他打工,一年搞得2万多块钱,收入要比以前强一半!我们这大年纪了,能像这样很可以。”
田万村大棚蔬菜基地是一个回归创业项目,由该村在外四有人士万朝红投资兴办。该基地分三期建设,目前第一期工程已初步建成,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两天从武汉和周边城市前来购买蔬菜的客商一波接一波,而西红柿、茄子、辣椒等十多个蔬菜品种与本地常规品种不一样,深受客户喜欢,每天销售量达到5000多公斤,销售收入近万元。
田万村大棚蔬菜基地负责人 万全发:“我们现在第一期工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继续还有第二期、第三期,把我们田万村打造成一个天鹅镇的蔬菜基地,让所有的老百姓、村民一起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天鹅镇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投入资金6000多万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先后吸引了湖北沧汇虾稻共作、青蛙生态养殖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入驻天鹅,同时他们以基地为龙头,将技术、生产、销售辐射到全镇各村特别是困难户,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天鹅镇党委书记 卢红学:“近年来,我们以精准扶贫总揽全镇工作,以产业发展为主抓手,充分发挥天鹅独有的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特色水产养殖、瓜果蔬菜种植等绿色产业,目前已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群众普遍受益得实惠。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搞好回归工程,招引更多能人老板到天鹅投资兴业,将绿色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实,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