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应城市认真加强医共体建设,在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的基础上,把整合县乡医疗卫生资源、建设县域医共体作为突破口和主抓手,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措施,构建“全域性、纵向性、紧密型”医共体。
在应城市东马坊卫生院住院部,市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周智慧正为患者诊疗身体状况。每次来,她都会在第一时间与坐班医生了解当前住院病人的情况,并一起查房、为病人检查身体。经过医共体改革之后,前来就医的人明显增多。周医生告诉记者,他是每周四到东马坊卫生院坐诊,对他们平时工作中遇到的棘手、疑难的问题进行集中会诊。
以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乡镇卫生院医生紧缺,加之医疗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就医环境差,群众对卫生院缺乏信任,导致许多群众不论大病小病都往市人民医院跑,造成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的现象。
应城市东马坊卫生院院长杨杰告诉记者,自从和应城市人民医院建立医疗共同体之后,每周都有十多名专家来院坐诊、查房教学,让东马坊地区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级医疗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医院的各项管理和医疗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郎君镇鸭棚村村民吴新桃是一位老病患,以前经常往市级医院跑,路费、医疗费用每年都要花费好几万元,给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压力。自从郎君镇卫生院进行了“医共体改革”之后,该院各方面条件资源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吴新桃通过“医疗转诊”后就一直留在当地卫生院进行后续治疗。
自医共体建设试点开始后,市人民医院安排全科医生下沉到郎君镇卫生院,大大提升了该院的诊疗技术,让像吴新桃这样的老病号免去了长途奔走,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二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从医疗服务体系的物理合并,到形成医疗能力提升的化学反应,应城市在探索中为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不断加码,也为其他地区的医改之路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意义。
下阶段应城市将深化医疗共同体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同时建立完善规范有序的基层首诊机制,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群众提供高效、及时的医疗卫生服务。
记者:李恒 编辑:董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