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东马坊劳务输出“传帮带” 跑出群众增收“加速度”

©原创   04-06 12:16   云上应城, 艾彦中 彭涛 徐迎 艾聪衡

如何化解因新冠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给出了他们的答案。该处积极探索群众增收新途径、充分利用在外成功人士和企业家优势,开展剩余劳动力外输,力争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

“湖北是重疫区,外省企业也不敢接收我们这些人群,今天乡亲们重新找到了新的岗位,真是太高兴了!” 4月6日上午,应城市东马坊办事处郑夏村在外企业家夏显杨组织专车到村“门口”开展劳务接收。村民褚林华代表同行的30余位村民感激不已地说。

“大伙儿将集中前往我所在的孝感市东山头湖北诚晟腾印铁制罐股份有限公司务工。通过隔离、培训后,重新就业上岗,请乡亲们放心!”夏显杨向郑夏村党支部、村委会和劳务输出人员家属郑重承诺道。

“要是以往,春节还没过完我们就出去务工了。今年因为疫情在家多呆了2个月,经济收入上损失了不少!”褚林华说,能这么快就找好工作,这得益于本村夏显杨等一批在外成功人士。


据悉,湖北诚晟腾印铁制罐股份有限公司由郑夏村村民夏显杨投资4千多万元创办,主要从事生产建材和化工产品包装印刷,年销售额近亿元。而该企业员工九成来自于郑夏村和周边村,可提供就业岗位达100余个。

“当家乡出现严重疫情后,我不能袖手旁观。眼下,当务之急就是不能让村里群众因疫情无工作而减收!”夏显杨坦言,他进入该行业14年,在今后的发展中,还将不断地把乡亲们输送到他所在的企业,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增收致富。

郑夏村人口2000余人,人平不足两分地,是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办事处地少人多的自然村之一。当地村民多以捕鱼为主业谋生,不少村民们一年四季都在大江大河“漂泊闯荡”。

随着如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捕鱼行业已成历史。“现在如何让群众富起来,一直是我们村‘两委’班子思考的问题。”郑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义武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夏村已有不少村民“下海捞针”。夏显文就是最早下海“吃毛蟹”的人之一。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夏显文就走南闯北,摸着石头过河开始经商,几经周折最后创办了武峰铁塑制品公司,并采取滚动发展的模式,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在他的带动下,夏显峰、夏显杨先后在武汉及本地办起了涂料加工、建材产品包装、印刷等行业。这批成功人士富了不忘家乡,每年都为郑夏村及周边村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不仅为村民们找到了一条增收渠道,而且让他们学到了一技之长。

“我村在外办企业的有十余人,这些成功人士不仅为村里群众搭建了致富平台,还为村里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办事处郑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义武憧憬满满地说,“我们要依托这股‘乡贤’的传帮带和智慧力量,推动我们的‘乡村振兴战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据统计,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办事处现有在外企业家和四有人士40余人,企业复工复产后,他们已累计安排本地本村就业人员达2000余人,成为带动当地群众求岗学技、增收致富的“生力军”。

(来源:云上应城    应城市东马坊街道办事处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艾彦中 彭涛 徐迎 艾聪衡   编辑:程国辉   审核:董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