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要致富,产业是关键。应城市天鹅镇江河村积极调整产业布局,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的路子,去年该村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
“一亩稻田,年收入仅1500元左右,通过产业调整,现在年收入已达8000多元,是以前的6倍。”占地面积310亩的稻虾种养基地,由应城市天鹅镇江河村“四有人士”田玉明承包经营,土地由12户贫困户中流转过来,每亩田小龙虾产量高达400公斤,优质水稻500公斤,每亩年产值近万元。
田玉明说,他的养殖模式跟别人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环沟3-4米,1米深,但是我的池塘环沟达到8米宽,2米深,环沟下面都配有增氧设备,比一般的养殖模式密度要高。”
贫困户的土地流转给经营大户后,不仅没有失业,而且在自家门口找到了新的增收渠道。今年50岁的吕贵发是江河村贫困户之一,家底薄、身体弱、无技能。在基地打工后,他每月有了2000元的收入,年底总收入近3万元,这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一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能解决我的基本生活问题。”
杨家澥养殖场是村集体资产。多年来,江河村村民各自为阵,既不上交承包费,又破坏了生态环境。孝感市纪委监委精准扶贫工作队驻村后,通过“家访谈话”和“屋场院子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400亩集体资产迅速得到清理。同时,积极争取到70万元扶贫资金,对基地道路进行硬化,改造水电设施,改善生产条件,集体资产有效盘活,为贫困群众搭建了致富平台。
据孝感市纪委监委驻江河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温勇军介绍,承包经营后,从2018年至今,已为村集体创收22.7万元。“有了这笔钱后, 帮扶、补助村贫困户生产、生活,形成良性循环。村集体、承包户、贫困户三者利益循环连接。”
天鹅镇江河村是应城市重点贫困村之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13人。工作队驻村以来,始终把促发展、摘穷“帽”摆在首位,他们结合本村实际,先后组织村民赴潜江、监利参观考察稻虾种养技术,将无劳贫困户的500多亩耕地走市场化运作模式,向大户集中流转,使全村稻虾种养形成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他们还积极争取300多万元项目资金,建成了占地2400多平方米的花菇基地和50千瓦光伏发电站,妥善安置5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了“造血”功能。
由于江河村里地势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卫生环境滞后。驻村工作队还先后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全面改造村里的水、电、路、渠和村容村貌,村民生产、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该村党支部书记吕志峰说,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改善,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能量,储备了“基础”。
(来源:云上应城 应城市天鹅镇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艾彦中 尹丹 彭心玮 编辑:程国辉 审核:董雪 终审:应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