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你我身边】建立“五个一”审批机制,助力建设项目提质增效

©原创   01-13 14:46   应城市 融媒体中心

2020年,应城市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重点,聚焦市场主体办事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大职能转变,作风转变、服务转变,紧紧围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达到“80、60、40”的改革目标,推行“五个一”举措,全力推进建设项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求让服务对象少跑路,全市营商环境得到全面优化。

对接“一个网上系统”

对接孝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为申请人提供界面简洁、便于操作的网上办事通道,并引入“共享件”、“必要件”、“容缺件”概念,极大简化办事流程。运用系统开展监督检查,明确部门审批责任,规范部门审批行为,督促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批工作。2020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共受理审批项目113个,完成审批事项1050项,每个项目审批时限比改革前平均压缩41个工作日以上。

建立“一套简易流程”

按照“能减则减、能压则压”的原则,通过“减、并、转、调”等措施,对工程建设项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四个阶段进行疏理,并制定“2种审批事项清单,9类审批流程图,65项审批事项服务指南”,最大限度地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精“减”审批事项和条件,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前置条件11项,保留审批事项65项。将审批事项分为主次流程并行审批,其中主流程审批事项13项,并联审批流程审批事项52项,主次审批事项互不前置,并行推进。合“并”审批事项,将带方案出让用地社会投资项目的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办理。将重点投资项目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合并为一个阶段办理。转“变”审批方式,将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等33项审批事项,作为部门之间内部协作事项以征询意见的方式替代审批,让市场主体“少跑路、不跑路”。“调”整审批时序,将地震安全性评价调整到工程设计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和取水许可等事项调整到开工前完成;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广电网络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提前到开工前办理。

完善“一套审批机制”

全力推进“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审合一、多验合一”等改革配套制度落实,规范审批行为,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将水土保持、压覆矿产等10项评价评估事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一次性完成评估评价。已完成开发区约2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区域评估成果,进入该区的建设项目可共享评估成果,各主管部门实行征询意见或告知承诺式审批;将原7个测绘事项合并为1个事项,实行“一个平台、一次委托、联合测绘、分时办结、成果共享”,市场主体减少委托次数3次,测绘费用节省50%以上;将消防设计、人防设计技术审查整合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由原多家“串联”审查变为一家“并联”审查,审查时限减少10个工作日以上,图审费用节省40%以上。将原各部门独立实施的7项验收合并为1项事项,由牵头部门组织,采取“统一时间、集中组织、一次验收”的联合竣工验收模式,为每个项目节省验收审批时限7个工作日以上。

签订“一次办结承诺”

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审批,梳理出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9项,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的申报材料16项35件。对于政府投资重大项目、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在取得用地许可、图审合格书后启动容缺机制,办理“先建后验”手续后即可开工。对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取得招投标书、图审合格书后即可开工。对施工许可中现场踏勘、质量和安全监督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办理。目前,实行容缺办理项目13个,为项目早日开工平均节省时间30个工作日以上。

提供“一窗受理服务”

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企业办事只跑“一窗、一次”的要求,依托政务服务中心,调整优化窗口设置,设立2个工程建设项目综合服务窗口,将各类工程建设审批事项统一集中到“综合窗口”,目前应授权的12个行政审批单位已对窗口完成了授权事宜,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真正做到“进一家门、办多家事”。同时推进“一网办”“网上办”,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实行网上申报和审批,切实做到让“信息多跑路、企业不跑路”。

(来源:应城市住建局    编辑:董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