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江河村,顺口溜里看变化

©原创   01-14 17:38   云上应城 孝感日报 作者:孝感日报全媒记者王琦 特约记者冯璇 通讯员陈驰



          应城市天鹅镇江河村稻虾种养基地。 孝感日报全媒记者王琦 摄

“以前有段顺口溜,专说村里人穷,房破、路烂,桥危、环境差……自从工作队来了之后,这段顺口溜再也无人提及。”近日,应城市天鹅镇江河村党支部书记吕志峰如是说。

江河村,应城市重点贫困村之一,位于天鹅镇最北边,共9个自然湾组417户2058人,耕地2451亩,水面360亩,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10人。

由于之前村经济发展、民生设施等方面条件差,全村三成以上村民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唯一的进村桥摇摇欲坠,村委会院子杂草丛生,支部办公场所屋顶破漏,村干部办公就是提个包在村里转转,这样的村情让刚入驻的我们备感任务沉重。” 孝感市纪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温勇军回忆。

但温勇军没有退缩,这个有着20多年党龄的汉子放下行囊,便同队员走湾串户细致摸排,了解江河村实际需求。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工作队协助镇党委完成村“两委”班子换届考察,2名高中文化程度80后复员军人、1名90后女大学生充实新调整的班子,同时,工作队党员组织关系全部转到村支部,与村党员一起学习,一起交流、商讨村级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脱贫方案。

依托新班子,工作队筹措资金修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推进江河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办全村留守儿童“希望家园”培训班,解除外出务工村民后顾之忧的同时激活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增强改变贫困面貌的心志。

扶志,也扶智。

农民要致富,产业是关键,工作队积极帮村里调整产业布局,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之路。

“江河沟渠纵横、塘堰众多,且有杨家澥精养鱼池共360亩,可以集中尝试稻虾产业。”工作队提出。

说干就干。工作队通过家访谈话、屋场院子会等方式,逐步理顺鱼池产权,并积极争取到70万元扶贫资金,对鱼池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后由村里对养殖户进行承包经营。

2018年年底盘账,这个项目为村集体经济贡献7.5万元。

有了这个“样板”之后,工作队再接再厉,依托孝感市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00万元,流转土地310亩,建成稻虾综合种养连片示范基地,成立特色合作社予以经营。

一开始,各自为阵的村民并没有理解这个项目能通过土地流转费、参与打工带来增收,也因传统农耕、人情观念,对于流转土地疑虑重重。

“这个工作,我们来做!”温勇军表态。

基地除能带动21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分红收取流转费外,另可实现投入劳动日均增收80至150元。贫困户将土地流转给经营大户后发现,自己不仅没失业,还能在家门口找到新的增收渠道。

思想沟通,账算分明,土地流转、基地投入经营工作逐步理顺。

今年50岁的吕贵发是村里贫困户之一,家底薄、身体弱、无技能。流转土地后在基地打工,每月有2000元相对固定的收入,他表示,这能够解决其自身基本生活问题。

“我们还建成香菇养植大棚、50千瓦光伏发电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让村集体收入持续稳定在20万元以上。”温勇军说,“有了这笔钱后,帮扶、补助村贫困户生产生活,形成村集体、承包户、贫困户三者利益良性循环。”

与精准扶贫相辅相成,工作队着力提升江河“颜值”。

——争取资金新建村级主路4.2公里,将原3米宽的村级主路拓宽至5米,新建通组公路3公里,方便村民生产生活;

——争取资金拆除进村主路口危桥“梁湖桥”并予以重建;

——争取资金完善村里的路、塘、堤、水基础设施;

——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建成公厕3座,改户厕200余座;

——建成江河村留守儿童之家、养老幸福院。

……

“以往路边杂草丛生,走夜路要摸黑,现在村主路沿线及各湾组都进行了绿化美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们高兴地表示,如今往来村中,特别是在外工作和务工人员回村时,也能“炫耀”一番。

党建强村,产业富村,在工作队全力帮扶下,产业发展兴旺、集体经济厚实、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等元素伴随江河村“成长”历程。

至于那段嘲讽江河的顺口溜,已逐渐被憧憬着更美好生活的村民们,遗忘于脑后。

(来源:云上应城  孝感日报    作者:孝感日报全媒记者王琦 特约记者冯璇  通讯员陈驰   责任编辑:程国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