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池,因李白“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诗篇而闻名遐迩。抗日战争初期,陶铸及一批共产党人在此举办汤池训练班,由此点燃鄂中抗战烽火,使汤池成为一座拥有重要革命斗争历史和地位的圣地。
汤池训练班是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抗日后创办的。1937年8月,中共中央驻武汉代表董必武利用国共合作的统战关系,和辛亥革命时期的老朋友石瑛洽商,在鄂中应城县汤池开办湖北省建设厅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员训练班。这个班由爱国人士李范一出面主持,时任中共湖北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的陶铸同志具体领导。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梅美美:因为当时日本呢,他们的一个物资就是在我们中国已经撑不了多久了,所以我们中国就要打一个全民抗战,就需要培养这样一群干部,一个发动十个,十个发动百个,然后就是发动农民去联合抗日,所以这就是我们当时办汤池训练班的就是一个目的,就是也算是中国共产党,就是培养干部的一个学校吧。
1938年春,在陶铸领导下,鄂中特委加快了组织武装、准备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步伐。以学员为骨干,借扩矿之名,秘密组织工农进步青年,开展军事训练,掌握使用武器的基本常识。当时,陶铸和训练班的教员节衣缩食,用省下的3600块大洋购买了24支驳壳枪,率领训练班学员赴大洪山勘测地形,绘制军用地图,建立了应城抗日游击队,成为以后坚持鄂豫边抗日游击战争的基本力量。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梅美美:汤池训练班培养了应城籍蔡斯烈、鲁俊清等600多名学员,然后这600多名学员都被分配湖北省的60多个县,成为敌后抗日抗战干部。另外,陶铸以汤池训练班的一部分学员、骨干,在京山大洪山,组织成立应城抗日游击队司令部,为以后打公安寨、云梦城组织了三个支队,有3000多人和枪,迎接李先念南下会师,所以对新四军第五师、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多贡献。国家主席李先念就说,应城是三多,人多、枪多、钱多。
一大批热爱祖国的进步青年,经过汤池训练班这座革命大熔炉冶炼,走上抗日革命道路,汤池训练班以及后来的汤池临时学校为党培养了近600名抗日干部,因此,人们把它称为湖北的“小延安”。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梅美美:在我们应城矿区潘家集矿商家庭出生的共产党员蔡斯烈,带上了他们家的八条枪和13名家丁,率先到达了京山县丁家冲,建立起了鄂中第一支抗日武装应城抗日游击队,打响了鄂中抗日的第一枪,后来由这八条枪和13个人就发展到了近3000余人力,最终归编入新四军第五师。
到1940年初,“应抗”共向新四军主力部队输送了4个支队,3000多人的武装力量,为创建新四军第五师,夺取鄂豫边区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鄂中革命烈士纪念馆讲解员 梅美美:李先念他还为汤池训练班提了一句词,就是汤池是发动鄂豫边区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支撑点之一,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就是可以通过他一个评价,那就充分的肯定汤池训练班在那个时候所发挥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