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骚文化溯源:门板湾和陶家湖文化遗址

07-21 10:49  

富有应城区域特色的蒲骚文化,其发源应追溯到5000年前三苗遗裔氏族部落的土著文化,即属于屈家岭文化体系的门板湾文化和四龙河文化。随着应城置县筑城,便发展为蒲阳文化,后延至明、至清、至今。由于应城特有的温泉资源和膏盐矿产资源,形成了蒲骚文化的两条支流,一是以汤池温泉形成的灵泉文化;一是以十里膏城形成的膏盐文化。据此可见:应城区域文化,起源于门板湾文化,昭彰于蒲骚文化,延袭于蒲阳文化,其支流则是灵泉文化和膏盐文化。

近代发掘出土的门板湾故城遗址和四龙河陶家湖故城遗址,为我们探寻和审视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亦即原始社会晚期应城区域文化提供了实证。

据考古发现:门板湾故城遗址和遗迹,在今城北办事处星光村,位处大富水西岸,离中心城区约三华里;陶家湖故城遗址在今四龙河中段,离京山屈家岭20华里,距应城中心城区40华里,属大富水水系。 

两处故城遗址遗迹表明,它们同属屈家岭文化体系,但其文化内涵在许多方面较屈家岭文化有过之而无不及。如城池,门板湾城池南北最大长度550米,东西最大宽度400米,城池总面积20万平方米,规模宏大,城墙由夯土筑成,西城墙现仍高出原地面3~5米,东垣1~1.8米。根据城垣基脚下出土的喇叭形厚胎杯、鸭嘴状鼎等物推断,此城始建于原始社会晚期,距今已有5000年之久。遗迹还表明,城垣外有环城濠,沟口宽5.9米、深2.5米,是这座城垣的护城河。考古学家据此认定,这里在原始社会晚期已形成环濠聚落,即是由濠沟环绕的原始部落聚居地。这样的聚居地,不仅能防御洪水、猛兽的侵袭,还能防御异姓部落入侵,保护本部落人群。陶家湖故城遗址,位于陶家湖与四龙河交汇处的四龙河遗址内。城池呈椭圆形,南北最大距离约5000米,东西宽850米,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城垣为土筑,残存城垣高出地面1~4米,城垣外有濠沟,自然地作护城河。与门板湾故城同样,已形成环濠聚落。而屈家岭遗址,没有城池和环壕;居住在屈家岭的人群尚属丛山中的村落聚居。

门板湾、四龙河的先民,来自何方?据《楚文化志》记载: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的土著是三苗,是传说中尧、舜、禹之世的南方大族,又称"有苗",活跃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与华夏部落集团相抗衡,先后诞生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门板湾、四龙河的先民当属三苗部落的人群。由于筑了城濠,这个部落的人群过着稳定而又平安的生活,并以其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门板湾文化和四龙河文化。

来源:湖北日报讯  作者:魏志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