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霞:26年留守青春无憾 用美德诠释“好儿媳”

03-08 08:57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程国辉 李俊勇 朱艳

20余年来,她无怨无悔孝敬公爹公婆、乐于清贫、勤俭持家,让祖孙四代这个圆满的家庭充满着温馨甜蜜。她孝亲敬老的故事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她就是应城市义和镇老观湖社区农家妇女彭海霞。

无怨无悔 留守照料

彭海霞,现年46岁。结婚那年,她才刚刚20岁,但几年后,由于积劳成疾,婆婆风湿病、胃病叠加,出现骨质疏松,身体萎缩,走路拄拐杖,不久就坐上了轮椅,公公也因血吸虫病、低血糖、冠心病等长年打针吃药。

彭海霞的丈夫是幺儿,面对家庭年事己高、体弱多病的公婆和年幼的孩子,她反复思量后,毅然选择了留守陪伴照料公爹公婆。

因长期病痛折磨和思念儿女,两位老人年岁越大越难照料。特别是婆婆,一会儿嫌饭菜不合口味、一会儿说想儿子孙子、一会儿喊疼喊痒要上医院,把彭海霞支使得团团转。

彭海霞摸清了婆婆脾气和秉性,嫌饭菜硬了咸了就煮软疏清淡的,喊痒就帮她擦拭身体,将床单被套浆洗凉晒,无端哭诉就悄悄跟哥哥姐姐们打电话,让他们帮忙安慰,喊身子不舒服就立马推轮椅去镇卫生院问诊。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彭海霞像一颗不断旋转的陀螺,每天从天亮喂鸡开始,到一日三餐再到晚上搀扶婆婆上床休息,有时半夜三更还要起床搀扶老人如厕。往往放下锅里就是床上,洗罢碗筷就是拐杖轮椅,不是让老人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就是前往镇卫生院的路上。

尽心尽力 关爱有加

有时公公婆婆为一些家长里短的小事口角,彭海霞还当起两边的和事佬,幽默风趣地调侃两老在“吵内行架、绊快活嘴”,说得俩老喜笑颜开。

彭海霞还专门给老人安装了有线电视、空调,专门搜索戏曲频道供公公收看;婆婆要唠嗑,她就拿着毛线衣在旁边陪伴,时不时还找来湾里老人陪拉家常。

公公每天吃的药有上十种,为了分清药品名称和服用时间、剂量,彭海霞就用一个小本子密密麻麻的记下药品说明、功效、禁忌等等,并手把手递到公公手上、帮他服药。

一次某单位请彭海霞做厨师,每月三千元,彭海霞叫回丈夫让他照顾二老,可干了不到一星期,公婆就嫌儿子笨手笨脚,这也不懂那也不习惯,横竖还是要海霞回来。彭海霞二话没说就辞工回了家。

对此,有人嘲讽说彭海霞傻,放着轻轻松松的钱不赚,回来受公婆气。彭海霞却说,公婆就是自己父母,要她丢下俩老不管,她良心上过不去。

这些年,婆婆逢人便说:“要不是海霞照料,我们早就活不到现在了,我们是享了幺媳妇的福!”

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公爹公婆相继感染新冠病毒,婆婆在床上呻呤,公公大小便失禁,彭海霞也感染了,连续一星期咳嗽、腰膝酸软乏力,彭海霞每天硬撑着起床给婆婆敷毛巾降温、为公公换洗衣服、喂药喂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两位老人挺过危险期“阳康”痊愈了。

如今,87岁高龄的婆婆,耳不聋、眼不花,记忆力也很好,公爹的病情也在逐步好转,说起彭海霞的好,两位老人如数家珍。

至善至美 贤良淑德

彭海霞的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几亩地被流转了出去。为补贴家用,彭海霞安抚好公婆,一有时间就到处打零工,帮别人栽秧、割谷,农闲时则到河滩上挖野菜、摘莲藕,并在自家后院垦荒种菜。

婆婆说:“海霞晓得老俩口肠胃不好,从不让他们吃剩菜,每天总是换着花样做新鲜的。

每到节假日,彭海霞总是主厨做好一大桌子可口饭菜招呼大家用餐。平时家里一般她一人能够做得了的事,也从不告知和麻烦哥姐。

彭海霞结婚后一直跟公婆们同吃同住在祖屋,快五十年的老房子,被她打扫得干干净净,左右邻居说起她总是有口皆碑。

海霞待人热情真诚,勤快善良,哪家有什么事需要帮助的,她都伸手搭一把,从没和别人吵过嘴。

2016年,驻村扶贫工作队进村入户查民情,为彭海霞的孩子办理了因学致贫资助,此后她还主动承担起湾里垃圾清运工作。

在彭海霞耳濡目染下,她的两个女儿也乖巧伶俐,懂事好学,一放学回家就帮忙照顾爷爷奶奶、干家务,2016年,彭海霞的大女儿考取了武汉一所本科院校,毕业后又做了律师,小女儿正上初中,学习成绩也很优异,说起孩子们,彭海霞脸上始终绽放着幸福笑容!

2018年3月,彭海霞家庭还被应城市委文明办、应城市妇联、应城市财政局三部门联合评为全市“五好模范家庭”。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文明新风尚,应城市义和镇正在全镇范围内积极挖掘、选树、宣传好的典型。应城市义和镇党委宣传委员朱艳表示,彭海霞家庭是五好模范家庭,也是十星级文明户,她二十年如一日照顾公婆,孝敬老人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们要在全镇范围内树立榜样,继续挖掘这样的典型,为助力乡村振兴加油喝彩。”

(来源: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程国辉  通讯员:李俊勇 朱艳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陈梦宇  终审核发:谢进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