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郎君镇:全力建设功能城镇 共同缔造美丽郎君

09-22 19:57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胡敏

应城市郎君镇抢抓功能城镇建设机遇,以“七补齐”为抓手,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城镇功能提档升级,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打造出“功能完善、路畅景美、生态宜居”的新郎君。

群策群力  用好“点子”

应城市郎君镇立足实际,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学者、设计人员前来展开研究,深入挖掘历史人文底蕴,融入镇区风貌建设,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团赴各地观摩学习3次,以“会场+现场”模式,更好理顺思路、明确目标,为项目“起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郎君是个大镇,村多人也多,集镇大,要想稳稳抓住这次改造机会,必须得集中力量办大事!劲往哪里使,就要多听听群众的声音”郎君镇主要负责人这样说到。

应城市郎君镇党委、政府充分问需于民,先后召开屋场院子会13场,组建专班深入街头巷尾,走访群众200次,发放调查问卷600余份,全面收集建议。

“东街那边路面跟我家屋里落差太大,一到雨天,水就往屋里漫,每次一下雨最头疼”

“郎君人多,菜场摊位不够,大家只能在路边上摆摊,大热天的又晒,下雨还不能出摊”

“晚上跳广场舞的队伍都蛮分散,大家交流的机会不多,借着路灯效果也不是蛮好,总觉得差点意思”

……

群众的一言一语都是集镇焕新的落脚点,工作专班一一梳理,征集到群众对集镇改造的145条“小心愿”,并纳入《郎君镇“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规划》,让项目实施更加符合群众期待。

党建引领   汇聚民力 

在拆违拆迁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阻力也不小。团结路程谢段面搭棚户数多、面积大,情况复杂,拆棚工作一度陷入停滞。

镇村干部先从党员开始作工作,动员党员干部发挥先进带头作用,先从自家做起,主动拆棚,同时发动退休老干部、在外老党员回村,一家一家上门不厌其烦地讲道理、讲政策、做思想工作,合理解决群众诉求,最终3天内拆除团结路程谢段面棚子5000平方米。

家住郎君社区的程女士自小在郎君长大,也是本次拆违的对象之一,“我在郎君生活了四五十年,从记事起,郎君从来没有过这么大的变化,现在看着郎君变得越来越漂亮,我蛮高兴,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为家乡做点事”

项目建设过程中,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建设热情高涨,积年棚户主动配合,群众自主拆棚460平方米,全过程零上访,部分群众主动清除自家沿路菜园,清理房前屋后废弃物,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顺应民意   扮靓面貌

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标准不高,是群众反映最多的问题,也是郎君镇面临的实际问题。

应城市郎君镇委、镇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补齐功能短板放在首要位置,高标准设计13个工程项目,全部划定“施工图”、排出“时间表”,坚持专班日碰头、周调度、月总结,全力以赴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

完善基础设施。完成了热电大道、团结路、东街等“三横三纵”路面修缮黑化11.2千米,改造新建人行道,标划交通标识,打通断头路,改善群众出行舒适性。

改造铺设排水管网8.14千米,升级生活污水处理和雨污分流系统,疏浚郎君河道,消除黑臭水体,改善水域环境。整合移除老旧线杆,规整下沉弱电线缆6.5千米,实施路灯“湾湾亮”工程,改造新装路灯1629盏,实现全域亮化。

配齐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及环卫设备,规范垃圾处理作业,推进人居环境改善。

提标公共服务。改建了2000平米集贸市场,新建“五小”场所、周转房、群众服务中心,升级综合执法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应达万家”寄递物流综合便民服务站,全面提升服务功能。

新增新能源充电桩、停车场、公厕等公共设施,新建“幸福食堂”,升级改造郎君幼儿园环境,完善便民生活圈。

打造共同缔造议事亭、廉政文化主题公园、稚趣街角、法治长廊节点,新建百姓大舞台、羽毛球场、篮球场等一体化综合文体广场,满足群众运动健身和精神文化需求。

深挖文化内涵。修缮郎君桥、知府湾等古迹,打造“郎君八景”、东西汊湖、郎君桥等具有本地特色的景观墙,浓郁文化氛围。

整治街道立面,规范更换店招铭牌,街面整洁有序。

实施立体绿化,丰富“三横三纵”绿化景观,镇区总体绿化面积4万平方米,美化亮化涵洞,打造“畅、安、舒、美、绿”的路域通行环境,创四季常绿季季有花生态宜居小镇。

多方协作  合力管护

三分建,七分管。郎君镇正积极探索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多途径共同维护镇区整洁干净有序。

充分发动党员力量,动员无职党员参与镇域公共事务,划分“无职党员责任区”。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让群众从“被动做”转变为“主动干”,营造文明乡风。

发挥好文化育人作用,利用百姓大舞台、口袋公园等节点资源,使群众共享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和健体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成立专职管护队伍,实行街面网格化管理,依托综合执法中心,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专项治理等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规范摊位经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现在的应城市郎君镇,每到傍晚时分,广场上都热闹非凡,群众结伴散步,有跳广场舞的、打羽毛球的、健身的,老人们坐在一起拉着家常,孩子们开心嬉戏玩耍,一幅幸福和美景象。

“文体广场建好后,把大家都聚集起来了,显得街上更有人气了,这里风景好,设施新,我每天晚上在这跳舞,孙伢在旁边跟其他小朋友玩,不提有几开心哟!”程大姐这样说到。

(来源:应城市郎君镇人民政府  通讯员:胡敏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应荣梅   终审核发:许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