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构建“五制融合”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11-02 19:47   应城市融媒体中心   王志辉

近年来,应城市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组织发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探索构建“五制融合”基层治理模式,基层治理能力不断提升,2021年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市,创成全省首批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连续七届28年受到中央综治委、人社部表彰,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

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调机制。应城市运用共同缔造理念,组建以“(村)社区干部+网格员+民(辅)警+法律顾问+调解员+乡贤”为主体的“调处化解微小组”,创新打造“五老议事”“老田说事”“枣林议事”等一批品牌调解室,先后涌现出“接访红人”田想亮、“编外法官”黄良鹏、“和事佬”魏江维等一批群众认可的调解名人。今年以来,该市摸排矛盾纠纷6369件,已化解6368件,化解率99.9%。

建立健全社会治安联防机制。应城市加大社会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力度,大力推进“一村一辅警”专职化建设,建成15个标准化警务室,实现全市293个村(社区)人员、阵地、装备全覆盖。今年以来,各共同缔造试点村(社区)开展联合巡逻1352次,开展打击电信诈骗宣传448场次,开展防溺水、禁毒、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宣传3000余次。

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联动机制。在农村,组建志愿服务组织245个,上门听民声、汇民智、解民忧。今年该市各共同缔造试点村(社区)共收集并建立需求清单600余条,解决群众“心头小事”1000余个。在城市,该市87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4823名党员干部编入社区网格开展便民服务。今年以来,该市各级下沉党员累计认领“小心愿”364个,完成327个。

建立健全困难群体联帮机制。综合考虑老年人口规模、中小学生数量,坚持因村制宜,修建“暖心食堂”50个,打造“安心课堂”141个,设立“爱心基金”16个,建设村(社区)级“老年大学学习点”293个,为高龄老人、中小学生提供助餐、学习等多元服务活动。

建立健全文明新风联创机制。通过党委共建、部门共推、群众共治的方式,常态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756场次。从卫生环境、“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等方面着手,制定小区(村民)文明规约,开展各类特色宣讲835场次,覆盖基层群众20万余人。结合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重要节日时序,组织开展群众容易参与、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增强群众集体归属感。

(来源:应城市委社会工作部   通讯员:王志辉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应荣梅    终审核发:姜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