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应城老陶匠胡光荣 30年的“光荣壶”情节

©原创   07-03 11:18   云上应城, 楚天都市报

整齐码放的陶坯准备进窑烧制

陶器出窑

窑前把控火候

拉坯

胡光荣在简陋的工棚内制作陶器

电商进村采购陶器

在应城伍家山深处的一个土丘上,隐藏着一个窑厂。说是窑厂,其实连招牌都没有。只有一口窑,一个棚,还有一个坚守的老人。

老人名叫胡光荣,今年69岁,祖上四辈都是土陶制作手艺人,他从记事起,便跟祖父、父亲制陶。

伍家山背靠清明河、府河,水土洁净,黏土中富含石英砂,加上山柴充裕,历史上,这里就盛产“窑货”。大到水缸、大罐,小到茶壶、盐罐,说不上有多精美,但个个适用、耐用。

窑边工棚里,胡光荣系上布围裙,将盘好的泥土,搭上拉坯的转盘,旋转中,土陶壶身渐渐成型。

就着厚厚的泥脚,胡光荣用左手轻轻撑扶着壶口,右手拇指与另四个指头分开,掐着口沿内外,慢慢将口沿捋出一圈鼓突的泥筋,口沿收紧。

取土、盘泥、打型、拉坯、晾坯、上色……一件土陶器,要经过27道工序,方能成型。在胡光荣40岁以前,平均3分钟就能做好一把土陶壶的壶身。“我可以拿布把眼睛蒙着,纯凭手感做,现在不行,年纪大了……”

进入棚内储物间,一边堆放的是各种已烧好的陶器,大壶圆圆鼓鼓,小壶娇小玲珑,浓浓的土红色折着光。夏天用这种壶装水泡茶,隔夜不馊,而且又凉又甜。

另一边,是已晾晒好准备入窑烧制的半成品,10天一个周期,一窑土陶器要烧6到10小时,800℃以上的窑温,火候全凭经验把控。

每到开窑的日子,必然有一个“铁粉”在窑外等候。“铁粉”名叫倪理平,在应城做电商。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倪理平知道了伍山村有烧窑制陶的绝活儿,于是慕名上门,一番观瞧,最终被“圈粉”。

于是,他定期来收购胡光荣烧制的土陶制品,通过电商平台,网上“带货”。

“这些土陶制品朴拙纯厚,使用起来又兼具养生功能,很受海内外文艺、养生圈子内的人士喜欢。”倪理平说,现在正是饮用凉茶的季节,土陶壶、大叶茶是人们辛劳一日的最好慰藉。

只是如今,会烧制土陶的人,越来越少了。“现在年轻人哪个还做这?我一个人暂时守着吧,守不动时,让在外打工的‘关门弟子’回来接手……”胡光荣的话语里,隐隐透着落寞:“其实,还是这种泥土制成的陶器养人啊。”

图/楚天都市报记者 刘中灿

文/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   咏 通讯员 王琦   郑毅  王亚莉

(来源:云上应城   转载自2020年7月3日 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程国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