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特产

©原创   08-17 16:49  

长江三扒

应城长江埠地处水陆交通 要冲,物阜民丰,商贾云集,历代名厨辈出,有“食在长江埠”的美誉。“长江三扒”即扒肉、扒鸡、扒鸭, 是长江埠三 道传统名菜,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江埠有一家陈万顺餐馆,共有兄弟四人,后由排行老四的陈发松一人经营,人们便习惯称为“四房 馆”,在当地颇有名气。陈的长子陈子庭12岁从师于堂兄其 蔡、其芬,刻苦学艺,对菜肴的“滚、烂、淡”细心摸索,火候掌握恰到好处,烹调技艺日益深湛,尤对地方传统菜颇有研究。他16岁独立经营“四房馆”,开始 对传统菜品从选料、烧制、火候、佐料上加以改进,特别擅长“三扒”的烹制,他制作的扒肉、扒鸡、扒鸭醇香悠远,色泽鲜亮,质佳味美,轰动一时,成为烹制 “长江三扒”的名家和传人。

沙子馍

应城市长江埠地 方小吃,后流传至湖南、江西一带。找若干卵石洗净置油锅内翻炒若干遍备用,卵石视锅的大小而定,装入锅内 约 一满锅的六七分。将剁碎的猪油脂拌上椒盐、辣椒粉、葱花作为馅料;把发酵好的面团包上馅料做成饼状,待锅内 卵石七八分热时,铲起一半石子,将做好的饼放在石子上,再另一半卵石覆盖饼上;等到香味溢出时铲起,轻轻敲掉卵石即可食之。

水汽包子

应城市地方特色小吃,包子呈圆饼形,放入平底锅中加以蒸煎。下锅后放一层清水,辅以植物油,加盖用武火炕至八成熟,将包子逐个翻面,继之以文火直至出锅。包子馅有白菜、韭菜、白萝卜 、粉丝、牛肉等口味,依据个人喜欢不同可以选择, 包子两面松脆中间酥软。

应城豆皮

应城豆皮是湖北省应城著名的传统小吃。当年曾受到毛泽东好评。应城豆皮加 工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因豆皮质白、耐煮、口 感好,被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应城传统特色食品——三结豆皮,迄今已有300多年 的历史,制成有白豆皮、绿豆皮、黄豆皮等三个系列六个品种,其中精制绿豆豆皮、精制生姜豆皮、精制大米豆皮、精制韭菜豆皮已在哈尔滨、乌鲁木齐、上海、郑 州、香港、武汉等地有很大的需求量。仅武汉市的红钢城年销量就达20万公斤。

无铅松花皮蛋

应城无铅松花皮蛋个大质优,蛋白部分为半透明体,呈现
腊肉炒豆皮 腊肉炒豆皮
茶褐色,光滑晶亮,有明显的松花纹理,蛋黄部分稀酥软嫩,凝而不固。1985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良产品,在 1992年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上被指定为专供食品。
  早在公元1660年,应城就开始生产皮蛋,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应城松花皮蛋被 列为朝廷贡品,民间誉其为“蒲阳佳品”。松花皮蛋因其外表呈现松针花纹,风味奇特而得名。

白湖莲藕

主产于郎君 、长 江埠地区的“白湖莲藕”,又名双白莲,具有生长期短、成藕时间早、产量高、味道鲜的特点。白湖莲藕表皮光洁、节粗身 长、皮薄鲜嫩、白里透黄,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据化验分析,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份。白湖莲藕现有种植面积12000亩, 年产莲藕2500万公斤。

玉兰膏粉

素有“膏都盐海” 之称的应城膏藏丰富,膏质细腻,膏粉生产迄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1978年,应城石膏制粉厂首先开发研制模型石膏粉,在“模型 石膏粉”的基础上,通过冶金部建材研究所专家的指导和协助,成功研制出用于高层建筑的粉刷石膏粉。1983年3月,应城石膏制粉厂将其生产的膏粉系列产品 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为“玉兰牌”石膏粉。

熊猫牌精制盐

应城是鄂盐的主产地,而“熊猫牌”精制盐则是鄂盐中的精品。其特点是色泽洁白,品质纯正,无黑点,无异物,颗粒均匀, 干燥卫生。主要成份氯化钠含量在99%以上,其它微量元素达到GB5461—92国家标准,广泛用于工业、食品业和畜牧、医疗、卫生等行业。
  “熊猫牌” 精制盐是加 碘 精制食用盐、工业用盐、畜牧用盐和铁锌强化营养盐系列产品的主要原料。加碘精制食用盐采用国 际先进标准添加碘酸钾精制而成,是丛书生活的必需品,在碘缺乏地区,又是预防甲状腺肿大的良药;铁锌强化营养盐不 仅是理想的调味品,而且是防病治病的医疗保健品,对促进少儿智力发育和免疫功能的提高功效明显,对防治缺铁性贫血病和锌缺乏症效果显著。

黄滩酱油

1958年1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访问应城红旗人民公社时,周恩来总理把黄滩酱油作为礼物馈赠给金日成首相。黄滩酱油是湖北著名特产之一,在清乾隆年间,就被钦定为朝廷贡品。
  黄滩酱油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清乾隆年间,应城黄滩镇有个赶脚的庄稼汉杨盛,养有一匹枣红马。杨盛靠马吃饭,周全照 料该马。天长日久,马通人性。有一年发大水,黄滩河堤溃口。枣红马驮主人穿过激流脱险后,精疲力尽,被漩涡卷走。义马救主的事传开后,乡亲们就把黄滩这段河取名“义马河”。杨盛自 马死后,改做酱园生意。恰遇乾隆皇帝 游江南 过湖广,应城知县命杨盛酿制上等酱油进贡,吓得杨盛寝食不安。一日夜里,恍惚间只见枣红马进来,开口道:“主人莫愁,紫微星出来的时候,你去挑义马河的水 做酱油,皇上一定满意“。杨盛睁眼,却是个梦。他按义马的 嘱咐,在紫微星出来时,取义马河水酿制酱油,果然味道清甜奇鲜。用它做菜,色香味美,咸中带甜。乾隆尝毕大悦,称赞不已,即御点为贡品。从此,黄滩酱油名 扬天下。

膏雕工艺

早在清末,应城有位姓郝的木雕艺人,对
石膏枕 石膏枕
质地细腻、有晶莹冰洁之色泽应城纤维石膏爱不释手。他根据石膏“乃大寒之药,能清热 解火”的性能,将石膏精磨,制成两头高、中间低的枕头及方形坐板,枕于头颈,坐于臀下,用以治疗老年高血压、结膜炎、坐板疮等疾病,以消除“内热目赤”、 “心烦神昏 ”、“神经亢奋”,疗效甚佳。民国年间,他的徒弟郑彩如、万双明等,继承他的膏雕技艺,制作出晶莹冰洁的膏老庄都石膏枕,风行于市。
   改革开放以来,应城膏 雕工艺又有很大发展。除生产各种工艺枕、座板外,还生产各种笔架、镇纸和黄鹤楼、宝塔等名胜模型,十二生肖、麒麟、熊猫、雄鹰、骏马、双龙戏珠以及南海观 音、罗汉、寿星、嫦娥等膏雕工艺产品4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且创作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膏都盐海迎佳宾》、《汤池的传说》等大型石膏浮雕壁画。1992 年6月28日,中央电视台以《应城石膏雕刻闯出新路,为农运会制出工艺精品》为题,向海内外介绍应城膏雕艺人任柏林选洁白如玉的天然石膏,雕镂而成的玉器 般的系列工艺品,对其艺术观赏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