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一场跨越二十年的重逢在应城市救助管理站上演。年逾七旬的王增(化名)颤抖着双手紧紧抱住泣不成声的哥哥,泪水浸湿了布满皱纹的脸庞。这个曾露宿桥洞、靠捡废品为生的老人,在救助站、公安部门与村委会的通力协作下,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载的漂泊生涯,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重新拥有了"家"的坐标。
应城市救助管理站接到消息,一名长期在汉川流浪的男子,疑似应城市籍人员,由于该男子精神异常、思维混乱,只记得哥哥名字和家庭住址。
工作人员即刻根据线索联络到当地村委会及其家人,确认了其身份信息。由于该救助对象原户籍已被注销,救助站出具《流浪情况证明》、原籍村委会提供亲属关系材料、司法鉴定机构确认DNA匹配结果,帮助他快速完成户口恢复和身份证办理。
有了户口,就能申请低保,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这场跨越7300多个日夜的团圆,不仅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温度,而且印证着”民生无小事”的庄严承诺。当暮色中的救助巡逻车继续穿行在大街小巷,那些仍在暗处的流浪者,或许正迎来改变命运的光亮。
(来源:应城市救助管理站 通讯员:喻婷 一审编辑:程国辉 二审校对:易攀锋 终审核发:董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