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德馨业精,治学严谨,是应城一中语文教研组最受同行尊敬的老师。他,勤勉敬业,学识渊博,是最受学生敬重的老字辈教师之一。他,就是应城一中退休老教师李坚。
在79岁高龄的应城一中李坚老师家里,他用棕色牛皮袋存放着的历届学生优秀作文格外引人注目。这些作文分门别类规置,共有十大几卷。
(这全部是作文吗?)全部的,这是优秀作文,全部都留着。
李坚老师要求严格,在他手下,能打80分的都是优秀作文。收集学生作文的习惯是从86届开始的。那时教学条件简陋,没有打印设备,李坚老师在教室后面用一根粗绳挂住窗户两头,再用木夹子将学生的优秀作文夹在绳上,供学生们阅读、借鉴,一段时间后再换一批。
应城一中老教师 李坚
用一根绳子粗梭子再用夹衣服的衣夹,就现在的木夹子,把学生的作文都挂在上面。因为你光讲念得篇把两篇,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入心,看了印象深刻。特别是86届我尝到了甜头,那时候满分是120分,我们班上的语文成绩平均87点几分,平均87分以上。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李坚老师善于将深奥的道理,用来源于生活中的、大家感同深受的例子来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例如他常问学生,“你是想穿皮鞋还是草鞋?”以此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改变命运。此外,他的“跳高论”、“网眼论”、“蒸饭论”等形像生动的比喻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应城一中老教师 李坚
一个叫做跳高论,跳高,就是要把目标定高些,杆子要定高些,古人有句话叫做“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仅得其下。”第二个就是网眼论,网鱼要四面下网,每个网眼都要织密织扎实,知识就是这样,所以每个知识点每个知识面都要把它学牢固学扎实这样才能考出好成绩。第三个就是蒸饭论。跳高论往往用在开始,网眼论用在知识中间,蒸饭论结尾。
83届校友 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湖北长江教育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 范正田
我们农村蒸饭用的稻草扎的草把子蒸饭,按道理,一般就是两个把子蒸的饭就是夹生饭,那么三个把子才能把这个饭蒸熟,四个把子就会烧糊,这个学习要把节奏把握好,三个把子绝对不能烧两个把子。我们李老师在我们青少年时期成长过程中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尤其他的三论,对我们过去的成长还有将来的发展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李坚老师从教30余年,做了25年的班主任。他当班主任总是不辞劳苦,力争管理全面、管理到位、管理得法。学校要求班主任“四到班”,他却总是自觉要求并坚持做到“十到班”。即一天中的起床、早操、早自习、上午第一节、课间操、眼保操、课外活动、读报、晚自习、晚就寝十次下班察看。
应城一中老教师 李坚
我的勤奋一个是口勤,经常找同学谈话,一个学期至少找每个学生要谈一两次(甚至)两三次话。每次考试月考统考都要找学生谈,做好笔记。再一个特别是腿勤,每天差不多到班上到教室到寝室到操场每天上十次。作为我个人来说,并不是我特别聪明也不是我特别能干,不是工作能力特别强,也不是很有才气,我主要是靠勤奋把工作做好。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坚老师正是用他对讲台的忠诚,对学生的挚爱,引领学生的灵魂,指引他们一路前行。
92届校友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金融研究院院长
武汉长江融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肖年红
因为喜欢语文的缘故,我对语文老师印象更深一些。李坚老师当时是我们高三的文科班的班主任。印象最深的是,他戴着度数很高的近视眼镜,看书写字头总是低得很低。他对教书育人的工作,似乎有一种“书痴”一样的精神。记忆中有一件令我非常感动的事情。当年,李坚老师的父亲去世,他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第二天就赶回来给我们上课。据说,这是他教书一辈子,除了父亲过世之外,他都没有请过假。师恩难忘,舍小家,顾大家,时刻记挂着学生,遇到这样的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幸事,也是最大的缘分!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李坚老师带的82届、83届、86届、89届毕业班高考上线人数均居全校、全市(县)首位,创造了全市(县)历史上同科同类中班级上线人数的最高纪录。他教的语文,在1983、1986年、1989年三届成绩居第一名。他撰写的《文言“动——宾——以——宾”句式例法》发表在《高师函授》。《培养学生的对比喻性供料议论文的审材主论能力》,1996年获华师主办的“全国语文教师征文大赛”二等奖。
应城一中老教师 李坚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站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就是要把书教好把人育好,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要勤奋,因为勤能补拙、勤能生巧、勤能补过,只要勤奋就能把工作做好。
撰稿:李 莲
摄像:胡 浩
配音:关 嫦
制作:董阳红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yctvdj
抖音号:Ycrm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