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农村低保人均标准五年翻一番 养老金迎来“十三连涨”

03-14 09:22   lianghui.people.com.cn  

原标题:“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报道之社保篇: 社会保障兜底线 编织民生幸福网 ——农村低保人均标准五年翻一番 养老金迎来“十三连涨” 

编者按:民生发展水平,是全面小康的决定性因素,对老百姓来说是最直观的感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埋头苦干,在民生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深化改革,稳步向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民生改善,人民更有获得感。人民网陆续推出“五年民生大数据”系列特稿,展示近五年的民生“硬”数据,敬请关注。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2013年4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特别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五年来,城镇低保人均增长、农村低保人均增长等低保政策,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等医保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增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等养老政策逐步落实,夯实了全面小康的兜底基础。

2013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看望这里的老人。

低保兜底

五年翻一番 农村低保增幅远超GDP增速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2012年12月29日下午,习近平冒着零下十几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时刻不忘民生,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间,多次提出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特别是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2016年新年伊始,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再次强调。

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是党和政府要着力解决好的基础性工作,是民生保障网需要首先筑牢的“网底”。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更加清晰地说明了问题:2067.8元,2434元,2777元,3177.6元,3611元……2012年至2016年农村低保人均补助标准,每年的增幅远远超过GDP增速。按照近几年增速预估,2017年农村低保人均标准将比2012年翻一番。

去年,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情况下,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国务院公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显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8%,较上年底分别提高了9.7%和17.8%。

今年50岁的柴松浦在河南开封经营着一个修鞋摊,13岁时他不幸得了骨癌,从此就剩下了一条腿。一家四口人,三口都是低保户,两个孩子还在读大学,他比谁都渴望过上宽松日子。

最难的时候,政府送来了温暖:老柴全家都享受了低保,每月有745元;社区给安排的清扫街道的工作,每个月也能挣几百元……“困难是暂时的,有政府和社会的帮助,我们自己加油干,再过三四年,两个孩子都上了班,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柴松浦接受媒体采访时充满了信心。

养老金兜底

“八连涨”接上“五连涨” 养老金迎来“十三连涨”

10%、10%、10%……这是2013年、2014年、2015年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涨幅。在2005年至2012年“八连涨”的基础上,2013年至2017年,养老金又连续迎来“五连涨”。这一连串的数字百分比,初看不起眼,却关乎着退休人员实实在在的晚年幸福。

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增速相对放缓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然坚定不移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民生建设亮点频现。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 2013年12月2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北京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仔细察看了这里老人的生活起居情况,问他们每月收入多少,住在这里交多少钱,对敬老院的服务和生活满不满意,还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并嘱咐医护人员精心做好老人们的医疗保健工作,提高他们晚年生活质量。

“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习近平强调。

今年73岁的赵大爷退休前是山东济南一家企业的职工,赶上了养老金多次上调,如今他领到手的已经翻番。听说养老金还要上调,他很高兴:“我和老伴儿每月又能多领到一些退休金了,今后的生活更有保障了……”

民之所呼,我之所为。《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养老保险“全民参保计划”等一系列养老制度的实施化解了养老后顾之忧,保证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了资源的平等与共享,也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保兜底

五年涨幅高达61% 缓解看病后顾之忧

这是又一组亮眼的数据:280元,320元,380元,420元,45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贴由2013年的人均280元逐年增长到2017年的450元,五年来的涨幅高达61%。

除了养老金连续迎来“十三连涨”,怎么兜住底线,让群众看得起病,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的牵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部署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设,筑劳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网底;2016年,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基本医疗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2017年开始逐步解决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的直接结算……

一系列措施,让群众从中获得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河南鲁山县的农民贺绍峰2015年不幸患上了肺癌,治病的花费成了一笔巨大的负担。好在除了新农合,又有大病保险来兜底。

贺绍峰给媒体看了他的住院补偿信息表,以符合新农合报销标准的合理费用来看,治疗费用总共花了13万,新农合报销了7万多,大病保险报销了2万多,他自己实际只花了3万多元。算下来,报销比例达到了70%以上,对贺绍峰一家来说,无疑卸下了胸中的一块巨石。

正是新农合大病保险托住了贺绍峰的生活,没有让他的生活因为得了大病跌破底线,而坚守底线就是要织劳社会保障的网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正如2014年12月习近平在考察江苏镇江市世业镇卫生院时所谈到,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如今,药品集中采购、群众就地就医、促进社会办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看病难、看病贵逐步得到改善,民生答卷正写满更多幸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