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接力援非传递大爱

©原创   09-06 09:11   记者:李莲 姜明

记者:李莲 姜明

从中国湖北到北非阿尔及利亚,路途万里之遥,然而却是沈阿利心心念念的地方。30多年来,沈阿利一家祖孙三代接力援非,传递大爱。谱写了祖孙三代接力援非传递大爱的国际主义赞歌。

宿舍床头的这张照片是沈阿利最为珍视的物品。今年38岁的沈阿利是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一名普通的医生,38年前,他刚出生时,时任孝感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医生的爷爷沈冬升,正在阿尔及利亚盖马尔省城医院的湖北援非医疗队工作。得知孙儿的出生,沈冬升当即给他取名“沈阿利”,意谓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

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医生 沈阿利

我的名字是一份骄傲也是一份责任,我想我爷爷潜意识里也是希望我以后继续救死扶伤、和援非这项事业。

那时,当地医院的条件较差,缺医少药,沈冬升一人分饰多角,既当医生又当护士,下乡巡回看病时还需自带水和干粮。就在这样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沈冬升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贴心为病人服务,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极度好评,他们说,“中国医生是最好的医生。”

孝感市中心医院老领导 张克尽

对于工作可以说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词用在他身上不为过。我们到那边去了后基本上把我们国内的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都带过去了,不计报酬啊,当然也谈不上报酬不报酬完全是援助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们开刀啊我们亲自给他们抬病人啊。

小时候,沈冬升常给沈阿利讲阿尔及利亚的故事,年幼的小阿利的心中也种下了理想的种子。受家庭的影响,沈阿利长大后也走上了从医之路,同样当上了一名麻醉科医生。2014年,沈阿利得知湖北正在选派组建援非医疗队,他提交了申请,申请成功后,他将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当时87岁的爷爷。

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医生 沈阿利

援非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想重走爷爷以前走过的路。在这里我要感谢老婆对我的支持,让我能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2015年2月,沈阿利和来自全省各地的80多名援非医生一起去了阿尔及利亚。沈阿利服务的单位是距离首都阿尔及尔300公里的地亚雷特省妇产医院。当地称麻醉医生为“复苏医生”,是“不主刀”的妇科医生——除了胎儿分娩、术后缝合外,其余的事都得管。除了附近的产妇,更多的是外院转过来的危重患者。在援非的两年时间里,沈阿利共做了3000多台手术的麻醉,没发生过一起医疗事故。

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医生 沈阿利

在阿尔及利亚生活条件可能比国内要差些,在那边麻醉医生叫复苏医生,每天管的事情也比国内要多些。除了平时做的麻醉外还要管一些危重病人。在那里每天都会碰到险情,最多时一天处理过3次。当地的民众包括病人对我们医疗队比较热情友好,每次做完手术后都会笑着对我们说麦丝果果,也就是非常感谢的意思。

除了爷爷外,沈阿利的叔叔沈红星作为厨师,曾5次参加湖北援非医疗队。从80、90年代到新世纪,沈红星将青春岁月洒在了异国他乡,用他的辛劳换得了一批批援外队员们在异国的安康,无论是在距阿国首都近两千公里的沙漠腹地,还是在阿国动乱的岁月里,他都默默为每一名队员操劳着,先后五次,整整十年,从30岁的热血青春到两鬓班白,他将人生大部分黄金时光献给了援外事业。

沈红星援非队友 姜焕群

他根据队员不同的口味不同的要求来安排菜谱,根据队员上下班不同的时间来合理安排餐次,这样一来他的工作量无形增大了很多,工作方面他是不辞劳苦在做,把这些队员看作自己家里人样服务。阿尔及利亚又不像国内食材很丰富,食材较少,他就在国内带了一些菜的种子在当地撒种,跟他一起共事的人都是很留恋他。

沈阿利的叔叔 沈红星

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我的本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去了五次但我对阿尔及利亚这个民族是非常有感情的。每次在当地转路时,碰见路上的老百姓(对我们)竖起大拇指“中国医师”,他们一称呼我们,我们感觉到很骄傲。

从非洲回来一年多了,但沈阿利依然时常惦念着那里,闲暇时,他也会和那里的医生视频,期待着和那里的朋友再聚。

现场同期声:他问你什么时候再过来援助。回答:也许明天吧。

今年7月中旬,湖北省委书记蒋超良在外交部湖北全球推介活动上发表了题为“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讲话,在讲话中,蒋超良盛赞应城市援非医生沈阿利一家祖孙三代接力援非传递大爱的高尚情怀。沈阿利家族的事迹被中央、省、市媒体争相报道。

孝感市中心医院老领导 张克尽

他们三代援非是一段佳话,可能跟沈冬升平常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另外对子女的严格教育是分不开的。他生活上非常俭朴,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比较优良的家风一定会贯穿在他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

沈阿利透露,他已报名参加第26批援非医疗队,希望能有机会再次踏上非洲那片热土。

应城市中医医院麻醉科 医生 沈阿利

我的爷爷已经去世了,我的叔叔也年近古稀,接下来我想去完成他们未完成的愿望。阿尔及利亚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能再踏上那片热土。到有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做为医生应有的担当。


相关阅读